從特教課堂到鄉村科普 廈門醫學院學子以青春守護童真微笑
七月的熱浪席卷鷺島,廈門醫學院"星途護航,齒心傳承"實踐隊穿梭于鄉村與特教機構之間,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7月5日及7月7日,該團隊針對東輝村普通兒童與水晶寶貝親子園孤獨癥兒童群體,舉辦為期兩天的差異化口腔健康實踐活動。通過科學設計的干預方案,致力于提升兩類兒童的口腔健康素養與行為實踐能力。
靜潤星心:感官友好課堂啟新程
水晶寶貝親子園內,實踐隊員以特殊教育理論為指導展開首日實踐。面對孤獨癥兒童(星星寶貝水晶寶貝)普遍存在的感官敏感、社交溝通障礙等特質,團隊采用多感官刺激與結構化教學策略,構建低焦慮學習環境,組織了一場主題鮮明、內容豐富的口腔健康宣教與互動活動。
口腔宣教環節,實踐隊員播放色彩明快、生動有趣的動畫視頻,直觀地展示了刷牙的正確步驟與重要意義,并用口腔模型進行了演示。隨后,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引導下,用可愛的牙齒毛絨玩偶親手模擬“圓弧刷牙法”等正確清潔動作。通過指尖的接觸,感知到了牙齒基本的溝壑結構和牙刷刷毛的質感。觸覺與視覺的雙重輸入,極大降低了理解門檻,孩子們專注地模仿操作,學習過程自然流暢。
知識鞏固環節,實踐隊員準備了“食物紅綠燈”魔術貼小游戲。孩子們興致勃勃地將各種食物圖片粘貼到對應的“紅綠燈”區域——棒棒糖、蛋糕被歸入“紅燈”警示區,蔬菜水果則貼上“綠燈”通行區。這種強視覺分類方式,輕松幫助孩子們建立起“有害食物”與“有益食物”的清晰認知,理解守護牙齒健康的關鍵要素。

圖為實踐隊員和孩子一起進行“食物紅綠燈”魔術貼小游戲。陳伊萌 供圖
活動注重動靜結合與雙向體驗。口腔知識學習后,實踐隊員融入孩子們熟悉的日常游戲中:跳繩的節奏跳躍喚起身體活力,丟手絹的追逐嬉笑拉近心靈距離。在輕松氛圍中,孩子們天性釋放,積極性被充分調動。同時,實踐隊員也親身體驗了水晶寶貝的特色課程——“智復明覺”(健腦操)。在一系列舒緩且富有條理的動作練習中,他們切實感受到,特殊兒童正憑借這樣的課程努力提升身體感知與協調能力,逐步回歸基礎的生命狀態。
躍動鄉野:多元實踐賦能健康行為
7月7日,實踐隊走進東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聚焦鄉村兒童健康素養提升,開展了一場形式新穎、內容豐富的口腔健康科普活動。實踐隊員通過系統知識講解、趣味互動游戲與實用技能傳授,為當地兒童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健康課堂。
活動緊扣兒童認知特點,將專業健康知識轉化為生動體驗。實踐隊員首先利用生動有趣的圖畫和易于理解的講解,向孩子們普及了口腔衛生的重要性及常見口腔問題。在正確刷牙示范環節,隊員使用大號牙模配合分步驟教學,指導孩子們掌握“巴氏刷牙法”要點,并組織現場練習,確保動作規范。為加深記憶,隊員們還教授了朗朗上口的“護牙歌”,在歡快節奏中鞏固護牙知識。

圖為實踐隊員對孩子進行口腔宣教。陳伊萌 供圖
同時,針對鄉村兒童可能面臨的突發狀況,活動特別設置了安全急救技能傳授模塊。實踐隊員模擬牙齒意外折斷后的應急處理步驟(如保存斷齒、清潔傷口、及時就醫等),清晰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處理氣道梗阻的操作流程,還普及了曬傷、流鼻血等生活中較常見的緊急情況,切實提升了兒童自我保護的意識與能力。
最后的動手環節則將活動推向高潮。孩子們在實踐隊員的指導下,投入牙齒主題黏土創作。他們用彩色黏土捏出牙齒形狀、細菌形象或喜愛的健康食物,在趣味手工中直觀理解了牙齒結構,以及食物對牙齒健康的影響。

圖為實踐隊員在東輝村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與孩子們合影。陳伊萌 供圖
此次“星途護航,齒心傳承”實踐隊行動,不僅僅是單純的口腔健康知識傳遞,它還是一次面向不同認知圖景的深度探索與溫暖抵達,是年輕一代學子運用專業知識與社會責任感,對“健康中國”理念在最基層、最細微處的生動踐行。
當科學的護齒意識如同星火,點亮了孩子們清澈專注的雙眸;當應對突發狀況的從容與技能,沉淀于他們幼小的心靈,一幅充滿希望的圖景清晰可期——未來,將有更多自信、健康的微笑在這片土地上持久綻放。那是由堅固的牙齒與明亮的健康心光共同守護的風景,而實踐隊員們,正是這場微笑未來的堅定播種者與同行守護者。(通訊員:林欣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