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下午,武昌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漆扇凝紅韻,藝筆繪黨徽”三下鄉實踐團隊走進湖北省京山市烈士公園廣場,以傳統漆扇工藝為紐帶,通過沉浸式創作與展示活動,讓紅色文化在青少年心中悄然綻放,讓非遺技藝與革命精神在廣場的暖陽下交相輝映。
圖為團隊成員正在做展漆扇前的準備工作。夏偉供圖
活動伊始,團隊在廣場一隅搭建起臨時展示區,數十把精美漆扇整齊陳列,扇面上“井岡山精神”“延安魂”等紅色主題圖案與傳統云紋、花卉紋樣相得益彰,吸引了過往市民與小朋友的駐足。團隊成員化身“非遺講解員”,向圍觀的孩子們講述漆扇背后的故事:從生漆的采集到扇骨的打磨,從顏料的調配到圖案的繪制,每一道工序都蘊含著古人的智慧;而扇面上那抹鮮亮的紅色,則象征著革命先輩用熱血染就的信仰底色。
圖為團隊成員手持毛筆為孩子們書寫其喜愛的內容。夏偉供圖
創作體驗區里,團隊成員早已備好空白扇面、天然漆料與畫筆。“大家看,這紅色顏料像不像紅軍戰士沖鋒時揚起的紅旗?”一位隊員邊示范邊講解,將漆料的調配與長征路上的艱辛故事相結合。孩子們聽得入神,隨后在隊員的指導下,小心翼翼地蘸取漆料,在扇面上勾勒黨徽、描繪五角星,或是寫下“愛國”“奮斗”等字樣。當小小的手掌握著毛筆,在扇面暈染出第一抹紅色時,隊員們便順勢講述相關的革命歷史,讓孩子們在動手過程中觸摸歷史的溫度。
圖為孩子們圍聚,專注看著攤布上的漆扇。夏偉供圖
展示區的漆扇作品不斷豐富,既有隊員們精心創作的“紅色主題系列”,也有孩子們剛完成的稚嫩作品。過往市民紛紛拿出手機拍照,不少家長駐足良久,感慨“這樣的活動讓孩子既懂了手藝,又學了歷史”。
圖為團隊成員給孩子們介紹漆扇制作過程。夏偉供圖
夜晚,活動接近尾聲。孩子們舉著自己的漆扇作品,在展示區前合影,一張張笑臉與扇面的紅色相映成趣。團隊成員將孩子們的作品與精心準備的漆扇文創一同陳列,讓廣場成為傳播紅色文化與非遺技藝的露天展廳。
圖為團隊成員與孩子們合影留念。夏偉供圖
此次活動以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讓漆扇成為連接非遺與紅色文化的橋梁,既讓青少年在實踐中感受傳統工藝的魅力,也讓紅色精神以更鮮活的形式融入日常生活。武昌工學院藝術設計學院的師生們表示,將繼續探索非遺與紅色教育結合的新路徑,讓文化傳承在實踐中煥發持久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