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學院學子三下鄉:獻血知識傳萬家,愛心調研暖人心 握緊拳頭傳遞力量,松開手掌匯聚溫情。無償獻血作為傳遞愛心、挽救生命的高尚之舉,彰顯著無私奉獻的可貴精神,更是社會文明進步的生動注腳。為讓這份正能量穿透地域邊界、觸達更多心靈,巢湖學院數學與大數據學院精心組建獻血宣傳團隊,在指導老師管成功的帶領下,專程奔赴同大鎮與巢湖市區,開啟為期數日的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團隊以“知識普及+志愿服務”為雙引擎,通過面對面講解、互動問答、資料分發等多元形式,將獻血流程、健康標準、公益價值等知識轉化為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的話語,既消除認知誤區,更點燃參與熱情,讓每一份善意都能找到傳遞的路徑,讓生命的接力在城鄉之間持續延伸。 調研促實踐,專業指導明方向 7月1日上午,巢湖學院赴巢湖鄉鎮“獻血賦能·健康調研”宣傳團前往巢湖市獻血站開展調研,與該站站長就獻血宣傳工作及相關知識進行了深入交流。期間,站長詳細介紹了當前獻血宣傳的主要形式、受眾反饋及面臨的挑戰,并圍繞獻血流程、健康要求、血液用途等群眾關心的知識進行了系統講解,為后續宣傳活動的開展提供了專業參考。

圖為實踐團成員與獻血站站長交流學習。 曾悅 供圖 走進北大街,科普入民心 7月1日下午,團隊走進北大街社區,開展了無償獻血主題的調查問卷調研與知識宣傳活動。志愿者們向社區居民發放問卷,了解大家對獻血的認知程度和參與意愿。期間,有居民提出“獻血會危害健康”的擔憂,團隊成員立即結合醫學知識耐心講解:科學獻血不僅不會損害健康,反而能促進人體新陳代謝,刺激骨髓造血功能,還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對預防心腦血管疾病有一定積極作用。同時,志愿者們還通過通俗易懂的方式,普及獻血的流程、益處及注意事項,進一步引導居民科學認識無償獻血。

圖文團隊成員進行問卷調查與獻血宣傳。 曾悅 供圖 醫護來幫忙,學習很輕松 7月4日,團隊來到居民診所,志愿者們帶著問卷和印有獻血知識的宣傳手冊開展活動。有居民對著問卷上“獻血后是否需要大補”的問題犯愁,團隊成員笑著舉例:“就像平時運動后補充水分和營養一樣,獻血后正常飲食就能恢復,不用特意‘大補’呢。醫護人員也加入進來,和志愿者們你一言我一語地聊起居民常問的“獻血會不會傳染疾病”等問題,團隊成員結合消毒流程和醫學規范詳細解答,原本安靜的角落漸漸熱鬧起來,不少候診的居民也湊過來聽,偶爾插問幾句,在輕松的交流中加深了對無償獻血的了解。

圖為團隊成員向診所的醫護人員進行問卷調查與宣傳。張健 供圖 覆蓋草城街社區,宣傳觸角無死角 7月6日,團隊在草城街社區設起宣傳展臺,鋪開印有獻血知識的展板,桌上整齊擺放著問卷、宣傳單頁和小份紀念品。志愿者們分工明確,有的向駐足的居民招手示意:“來看看無償獻血的知識吧,填份問卷還能領份小禮物~”,有的指著展板上的流程圖,給圍攏過來的老人講解獻血前的檢查項目和流程時長,還有的拿著宣傳單追上前詢問路邊行人:“您了解過無償獻血嗎?這上面有具體的益處說明,您可以看看。”展臺前的人流來來往往,提問聲、講解聲和笑聲交織在一起,讓無償獻血的知識隨著這份熱鬧,悄悄走進了更多居民心里。

圖為團隊成員擺展臺進行獻血宣傳與調研王詩穎 供圖 在指導老師的引領及當地各方力量的積極支持下,本次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圓滿落幕。實踐團隊不僅向群眾普及了豐富的獻血知識,更讓大家真切體會到無償獻血的深層價值與重要意義,團隊里的每一位成員都在付出中收獲了沉甸甸的成就感。無償獻血從來不止是個人的善舉,更是社會賦予每個人的責任與擔當。每一次伸出手臂,都可能為素不相識的人送去生命延續的希望。當每個人都愿意扛起這份責任,用點滴愛心傳遞溫暖與力量,全社會便能凝聚起“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互助合力,讓這份跨越陌生的善意持續流轉,讓生命的希望在彼此支撐中不斷延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