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邱安冉 呂欣慧 謝雨夢)7月17日——7月19日,濱州職業學院呂韻薪傳實踐隊懷揣使命開展一系列呂劇調研活動,始終堅持國家和黨對呂劇高度重視的傳承與發展,將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呂劇,通過宣傳,利用新媒體平臺通過展演等方式提升呂劇的知名度和影響力,用青年的實際行動架起傳統文化與新時代之間的溝通橋梁,守護呂劇的文化根脈。
7月17日下午呂韻薪傳實踐隊到達濱州市文化館,參觀非遺文化館,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呂劇進行初步的了解,在工作人員的指導下,同學們來到濱州市圖書館地方文獻館查閱了《山東地方戲叢書》《文化藝術志》等珍貴資料,系統梳理了呂劇從民間說唱藝術發展為成熟劇種的歷史進程。多表現民間故事家庭倫理等內容,深受當地民眾喜愛,被譽為“山東的聲音”。
圖為團隊成員查找呂劇相關資料 王曉偉供圖
7月18日上午,呂韻薪傳實踐隊到達山東省濱州市博興縣市民文化中心呂劇館,呂劇傳承人鮑學銘先生為同學們進行了呂劇起源、表演形式以及當前傳播形式的講解,隨后鮑學銘先生帶領團隊來到一個演出舞臺前,配合著臺上老師的伴奏為我們表演了一段《馬大寶喝醉了酒》經典唱段,從老藝術家眼中,我們依稀可見其當年的意氣風發。
圖為呂劇傳承人鮑學銘先生為同學們講解呂劇 呂欣慧供圖
為深入了解并帶動呂劇發展,呂韻薪傳實踐隊從四個板塊對呂劇傳承人進行采訪。
聚焦呂劇藝術本身
呂劇的唱腔和伴奏極具特色,據鮑學銘先生所說在演唱時最能打動觀眾的關鍵點在于濃郁的地方特色。呂劇扎根本土,以山東方言演唱,方言承載著老一輩生活記憶,新疆、江蘇、黑龍江等地區均曾設有呂劇團,帶有鄉音特色的呂劇使身處異地的山東人倍感親切。
直面挑戰與機遇
鮑學銘先生在接受采訪時提到在當下多元文化環境中,呂劇傳承和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是傳統呂劇與年輕人的節奏存在差異。傳統呂劇唱腔偏慢,一句唱往往拖很長時間,跟不上現代年輕人的節奏,導致他們難以理解、接受和喜歡,容易與社會潮流脫軌。此外,老呂劇風格多低沉悲戚,缺乏歡快元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年輕受眾的接受度。
新青年與呂劇傳播
在如今快速發展的新時代,當代中國青年應共同努力,擔當起傳承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任。通過采訪,呂韻薪傳實踐隊和新時代呂劇傳承人正努力在線上線下進行推廣,讓更多的人知道、喜歡我們的戲曲,更加豐富的去傳播呂劇,讓青年人打破對戲曲的一種偏見觀念。
寄語與展望
鮑學銘先生提到希望作為一個領域的傳承人,能夠讓更多的像呂韻薪傳實踐隊這樣的學生們,都來關注呂劇。讓中國人知道了解之后,讓新時代青年共同傳承發展,進一步傳播呂劇,將呂劇藝術發揚光大。
圖為實踐隊與鮑學銘先生在呂劇博物館合影留念 呂欣慧供圖
18日下午,呂韻薪傳實踐隊到達呂藝鎮呂劇起源館參觀講解,并且設計簽名和換裝戲服電子設備,讓采訪者進行了親身體驗。
圖為團隊成員設計電子簽名 蘇夢晗供圖
18日傍晚團隊回到濱州職業學院東附樓進行開會總結。
圖為團隊指導老師趙樹行老師與同學們進行總結 王曉偉供圖
7月19日晚上,呂韻薪傳實踐隊來到濱州市影劇院,對濱州市呂劇院的青年演員孫學英進行采訪,并觀看濱州市呂劇院演出的國家級非遺保護資金移植劇目呂劇《春草闖堂》。
呂韻薪傳實踐隊的每一隊員都將自己深深地融入到呂韻聲中,帶著這份藝術薪火,助力呂劇走向大江南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