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探訪壽縣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了解楚文化的深層基因,追尋楚地文明的演進脈絡,激活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生命力。合肥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合啟淮章”團隊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壽縣古城墻等地開展調研,從物質、精神到空間,全方位感受楚文化的歷史沿革、文化傳承和社會變遷,感受歲月滄桑,體悟楚風漢韻,為弘揚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貢獻力量。
。ㄒ唬┨矫貕劭h楚博,觸摸千年文明
團隊首站前往安徽楚文化博物館。這座場館借助現代理念與技術弱化歷史與現實隔閡,生動展現了壽縣的千年文化脈絡,成為一座兼具現代化與地方特色的綜合博物館。
在安徽楚文化基本陳列展廳,“立國江漢、東進江淮、徙都壽春、楚韻悠長”四個單元依次鋪陳開來,揭開了楚人從春秋中葉至戰國末期在江淮大地開拓奮進的歷史長卷。這段歷史不再是課本中枯燥的年代與事件,而是化作先民們鮮活的奮斗歷程。移步壽縣文明史展廳,隊員們沿著“淮夷舊邦、兩漢壽春、秦晉紛爭、隋唐壽州、壽州之戰、宋清壽州、革命沃土”七個單元緩緩前行。一段段鮮活而厚重的歷史鋪展開來,其中東漢青銅火鍋與現代涮肉鍋造型的相似之處,引發了隊員們對古人飲食智慧的感慨。這些歷史片段轉化為深刻的文化記憶,讓隊員們深刻認識到壽縣人民在中華歷史進程中的卓越貢獻,進一步增強了文化認同感,也使他們對這片土地的文化底蘊有了更深刻的感悟。最后,隊員們走進壽春壽專題展廳。該展廳以“壽縣人長壽”為主題,從飲食、起居、養生等多個維度呈現壽縣獨特的長壽文化。
此次博物館之行對年輕人是文化覺醒,讓團隊成員深刻體會到歷史與各時代青年之間的緊密關聯。“傳承文化”不再是口號,而是年輕一代對傳統文化熱情的自然流露。


。ǘ┰L古城墻孔廟,探節氣館風華
走近壽縣古城墻,這座歷經九百年風雨的“土坡戰城式”建筑,堪稱我國古城墻保存的典范。它如同一部厚重的史書,將淝水之戰的金戈鐵馬、壽縣歷代的興衰更迭,都深深鐫刻在每一塊古樸磚石之上。東門“喜迎天下賓朋”的題刻,是壽縣人民淳樸民風與好客之道的生動注腳。登墻遠眺,游人的歡聲笑語與歷史的悠遠回音相互交織,讓團隊成員真切感受到歷史厚重感與現實生命力的完美交融。
移步孔廟文化遺址,高大莊嚴的孔子塑像首先映入眼簾,其承載的思想之光穿越千年,讓隊員們不由心生敬畏。廟內古橋上掛滿的紅色祈福牌承載著人們對知識的渴求與對未來的憧憬。這些真摯的祈愿,恰是儒家文化在現代社會的生動回響,彰顯著其歷經千年依然熠熠生輝的影響力。
踏入二十四節氣館,館內“觀時知序、依時而耕、循時矩行、與時共生”四大板塊,借助現代科技,引領團隊成員在《淮南子》的文字間跨越時空,觸摸節氣脈動,探究四時更迭。大家從中領略到古代農耕習俗的智慧結晶,深刻領悟到古人順應自然、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哲學。
從古城墻的滄桑到孔廟的哲思,再到節氣館的智慧,壽縣的每一處都在訴說著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壽縣的這些文化地標,如同一盞盞明燈,照亮了青年們傳承傳統文化的道路,讓他們在行走中堅定了守護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信念。

。ㄈ┱渲槿獫櫣沤瘢茨贤跄拐汛呵
珍珠泉位于壽縣八公山區域,是壽縣三大名泉之一,以其獨特的景觀聞名遐邇。泉水如串串珍珠般從池底涌出,在陽光的映照下閃爍著迷人的光澤。青年人能直觀感受古人“珍珠跳波”的詩意想象,品味自然與人文的交融。而距離珍珠泉不遠的淮南王墓,同樣吸引著眾人的目光;茨贤鮿,漢高祖劉邦之孫,他所著的《淮南子》影響深遠。駐足淮南王墓前,隊員們仔細聆聽淮南王的事跡,感受跨越兩千年的思想碰撞,為當代青年的成長提供了“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精神養分。

這些深刻體驗,讓團隊成員真切觸摸到歷史文化遺產的厚重肌理,更將守護傳統文化的意識深深鐫刻于心。大家愈發清晰地認識到,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既需要堅守本真,也要創新表達。展望未來,團隊將秉持這份文化使命,以更豐富的呈現形式、更創新的實踐路徑,積極為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注入源源不斷的朝氣與動能,讓歷經歲月沉淀的古老文明,在新時代的沃土上綻放出更加璀璨奪目的光彩。
通訊員:陳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