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是抗日戰爭勝利80周年,為傳承紅色基因、感悟軍工精神,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尋跡工業抗戰 淬煉時代匠心”暑期實踐團于7月22日走進黎城黃崖洞兵工廠舊址,開展了一場集實地探訪、精神學習與交流感悟于一體的實踐活動,在烽火印記中探尋初心力量。
太行深處尋印記:烽火歲月的鮮活見證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坐落在群山之中,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載著抗戰時期的崢嶸記憶。實踐團成員們沿著歷史的足跡,走進甕圪廊峽谷,陡峭的崖壁上,依稀可見當年戰斗留下的彈痕,它們無聲地訴說著1941年那場驚心動魄的黃崖洞保衛戰。
實踐團在烈士陵園舉行了莊重的紀念宣誓儀式。在青松翠柏環繞的陵園中,成員們向黃崖洞保衛戰犧牲的烈士敬獻花朵,鞠躬默哀,表達對革命先烈的深切緬懷與崇高敬意。
隨后,實踐團來到兵工廠展覽館。館內陳列的一件件文物,讓大家深切感受到了當年軍工生產的艱難。銹跡斑斑的“土銼刀”、簡陋的手搖車床,都是當年工人們克服重重困難進行生產的見證。“在那樣艱苦的條件下,沒有先進的設備,工人們就用日軍的鋼盔煉鐵,拆敵人的鐵軌造槍管。”講解員的話語讓成員們深受觸動。
精神燈塔照前路:軍工英雄的不朽傳奇
在黨史學習與軍工精神宣講環節,一個個軍工英雄的故事讓實踐團成員們熱血沸騰。
實踐團成員趙怡軒、蘇增林以《烽火中的“炮彈大王”——甄榮典》為題,講述了這位特等勞動英雄的感人事跡。甄榮典在最艱苦的車工崗位上,創造了75秒造一發炮彈、日產量達480發的驚人紀錄,遠超同時期的其他工人。在日軍掃蕩期間,他冒著生命危險,將機器小心翼翼地埋進河灘、水渠甚至敵人大道,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著軍工生產的“命根子”。“長期的勞作讓甄榮典的雙手嚴重變形,連筷子都難以握住,但他卻用這雙手為人民兵工撐起了一片天。”
這些英雄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中,憑借著堅定的信念和精湛的技藝,為抗戰勝利默默奉獻,他們的精神如同燈塔,照亮了實踐團成員們前行的道路。
知行合一悟初心:傳承薪火的青春擔當
在莊嚴肅穆的紀念廣場,實踐團的全體團員面向黨旗,舉起右拳,莊嚴宣誓:“我志愿加入中國共產黨……”激昂的誓言在山谷間回蕩,與革命先輩們曾浴血奮戰的這片土地產生了強烈的共鳴。
此次黃崖洞兵工廠之行,讓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暑期實踐團的成員們深刻理解了紅色文化的豐富內涵和工匠精神的時代價值。大家紛紛表示,在今后的學習和生活中,將以革命先輩為榜樣,傳承紅色薪火,踐行工匠精神,用青春的力量書寫新時代的華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