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8日,淮北師范大學“深耕八皖沃土,云聚紅跡鑄新篇”點亮八皖實踐團的青年學子懷揣赤誠走進安徽省涇縣皖南事變烈士陵園。
青山埋忠骨,碑銘鑄豐碑
皖南事變烈士陵園坐落于涇縣城郊的水西山麓,是新中國成立后為紀念皖南事變中英勇犧牲的新四軍將士而建。實踐團成員莊嚴肅立于陵園入口處的巨型紀念碑前默哀三分鐘,表達對烈士們的無限敬仰和深切哀思,立志要將先烈們的革命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努力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積極投身社會實踐,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青春力量。高聳的碑體鐫刻著“皖南事變死難烈士永垂不朽”十二個金色大字,在烈日下熠熠生輝。“1941年1月,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爆發,近7000名新四軍將士用鮮血染紅了這片土地。”

圖為皖南事變烈士陵園的紀念廣場。程紫瑤供圖。
史載英魂志,傳頌不朽名
實踐團成員緩緩步入陵園,每一步都顯得格外沉重,因為腳下踩踏的是先烈們用生命捍衛的熱土。陵園內的每一座墓碑,不僅是冰冷的石頭,更是承載著無數英勇故事的鮮活記憶。成員輕聲誦讀碑文,試圖從字里行間捕捉那些年輕生命的痕跡,感受他們堅定的信念與不屈的意志。在烈士陳列館內,一幅幅珍貴的歷史照片、一件件飽經風霜的遺物,無聲地訴說著那段可歌可泣的歷史。實踐團成員駐足凝視,被新四軍將士們面對強敵毫不畏懼、英勇抗爭的精神深深打動。通過多媒體展示,他們還了解了皖南事變后,中國共產黨如何在逆境中堅持抗日民族統一戰線,以及新四軍重建軍部的艱難歷程,深刻體會到革命先輩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事業所做出的巨大犧牲。

圖為皖南事變死難烈士紀念碑碑記。程紫瑤供圖。

圖為志愿者觀看烈士生平。程紫瑤供圖。
史跡昭日月,館藏映丹心
實踐團成員走進烈士陳列館,館內的燈光柔和而肅穆,仿佛在為那段崢嶸歲月蒙上一層莊重的濾鏡。玻璃展柜里,銹跡斑斑的槍支殘件靜靜躺著,槍身的劃痕記錄著無數次戰斗的激烈,槍管上殘留的暗紅色印記,讓人不禁想起它曾噴射出的怒火與正義。展柜旁的展板上,一組泛黃的電報稿復印件吸引了眾人目光。“我軍固守石井坑,血戰七晝夜,彈藥將盡,糧絕……”字跡因戰時的倉促而略顯潦草,卻字字千鈞,道盡了新四軍將士在絕境中堅守的悲壯。“以前總覺得‘英雄’離我們很遠,今天站在這里才明白,英雄就是在危難時刻挺身而出的普通人,是明知前路坎坷卻依然選擇向前的勇者。”實踐團成員湊近細看,指著其中一句“誓與陣地共存亡”低聲說:“以前在課本里讀到這句話,只覺得震撼,今天站在這里看著原稿,才真正感受到他們說出這句話時的決絕。”

圖為新四軍使用的槍支殘件。程紫瑤供圖。
走出陳列館,暮色已漸濃,遠處的青山在暮色中更顯巍峨。實踐團成員知道,館內的每一件文物、每一段文字,都不是冰冷的歷史碎片,而是先輩們用生命寫就的精神史詩。當他走出陵園,帶走的不僅是對歷史的認知,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讓先烈們用生命守護的理想在新時代綻放,讓“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在青春的接力中永遠傳承。鐵血丹心映青山,英雄之志永不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