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態系統的命脈,更是人類生存發展的根基。面對快速城市化帶來的污水治理挑戰,守護“碧水清流”是全社會的共同使命。為深化青年學子對水資源保護與循環利用的認知,厚植生態文明理念,2025年7月11日,蘇州科技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知水安瀾”社會實踐團在指導老師單蘇潔、徐垚的帶領下,走進蘇州高新區水質凈化白蕩廠,開展了一場別開生面的“行走的思政課”,深入城市水系統“血脈”,探尋污水變清流的“新生”密碼,解碼現代化水務科技實踐。
上午,實踐團成員陳藝達、張詩悅、姜凌維、任陽陽、尹李若、展一飛抵達白蕩凈水廠。在水廠專業人員的引導下,團隊首先聚焦城市“地下血脈”——污水收集運輸系統。專業人員現場講解了雨污分流井的辨識(圓井污水、方井雨水),并演示了管網運維的關鍵環節:規范開啟井蓋、安裝防墜網、進行污水采樣及快速水質評估(圖1)。這堂“管網一線課”讓同學們直觀感受到城市水系統前端運維的精細與安全要求。隨后,團隊實地考察了朝紅路無人值守泵站(圖2),其智能化運行模式讓同學們切身感受到水務行業向自動化、智慧化邁進的堅實步伐。
圖1.白蕩廠工程師向團隊成員展示污水井的運維
圖2.參觀朝紅路無人值守泵站
緊接著,觀察團移步至市政管道養護現場。排水公司的養護工人身著橙色反光服,頭戴安全帽,在烈日下對雨水管道進行清通作業。一組工人高效清除雨水井內淤積的落葉、泥沙;另一組則操作搭載高壓清洗設備的工程車進行深度疏通。現場分工明確:一人精準操控設備,一人俯身探查井口,專人觀察疏通效果——當水流從雨水井口噴涌而出,標志著這段城市“毛細血管”恢復暢通(圖3)。工人們用汗水守護城市“血脈”順暢,其敬業精神深深觸動了師生。
圖3.團隊成員觀摩雨水井的清通工作
探尋完管網“血脈”的運維奧秘,觀察團的目光轉向污水“新生”的科技核心——白蕩凈水廠。廠長親自帶隊講解,重點介紹了該廠創新的“水光融合”模式:大規模鋪設太陽能光伏板,實現清潔能源高效利用,打造綠色低碳凈水廠。同時,充分利用自然生態力量,優化尾水處理,實現從“工程水”到優質“生態水”的華麗轉變,顯著提升入河水質。在廠長引領下,同學們系統觀摩了污水處理全流程:從攔截雜質的格柵,到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機物的多級生物處理(如曝氣池),再到深度除磷、沉淀分離(二沉池)、紫外線消毒,最后是污泥脫水處置(圖4)。親眼見證渾濁污水歷經物理、生物、化學的層層“洗禮”,最終蛻變為清澈透明的達標再生水,同學們無不驚嘆于現代水處理科技的強大力量與精細化管控的不易。參觀過程中,團隊成員就處理工藝、水質標準、再生水回用等踴躍提問,與廠方技術人員展開了深入交流。
圖4.白蕩水質凈化廠廠長帶領團隊成員參觀污水處理全流程
科技賦能不僅體現在生產工藝,更延伸至創新研究。在廠區,同學們欣喜地發現了本校學長學姐的科研成果——人工濕地處理新污染物的中試項目(圖5)。研究者們依托水廠真實環境,將實驗室成果放大進行中試驗證,在實踐中檢驗效能、發現問題、迭代優化。這一產學研緊密結合的實例,為低年級同學展現了專業研究的廣闊前景與應用價值,極大地拓寬了視野,也讓大家對未來的學習與研究方向有了更清晰的規劃。
圖5.蘇科大學長學姐人工濕地去除新污染物中試裝置
此次白蕩凈水廠發展成就觀察之行,是一堂生動的“理論聯系實際”的專業實踐課。從城市“地下血脈”的智慧運維,到污水“涅槃新生”的科技全流程,再到綠色能源驅動與生態友好理念的深度融合,同學們深刻解碼了現代水務產業在智能化、綠色化、資源化方向的創新實踐與發展成就。活動不僅打開了了解現代化環保產業的窗口,更有效激發了同學們的專業認同感、科技探索欲和社會責任感,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新時代環境人才夯實了基礎。相信未來,“知水安瀾”實踐團的學子們,必將以更飽滿的熱情與扎實的學識,積極投身生態文明建設,為守護祖國的綠水青山貢獻青春智慧與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