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第一縷陽光穿透秦巴山脈的云霧,安康市漢濱區流水鎮香山村的寧靜被打破。這里,一群來自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商貿與流通學院的師生們,帶著對鄉村振興的熱忱,開啟了他們的暑期實踐之旅。
香山村,一個藏在大山深處的小村莊,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85%。這里山地廣袤,牧草豐茂,是黃牛養殖的天然牧場。然而,盡管自然條件優越,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卻面臨著諸多困境。養殖戶劉場長,一位年近六旬的資深養殖戶,多年來一直堅守在這片土地上。他介紹,香山村的黃牛以放養為主,肉質鮮嫩、口感醇厚,深受市場歡迎,但由于交通不便、信息閉塞,銷售渠道狹窄,價格也難以提升。

就在劉場長和其他養殖戶為產業發展發愁時,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商貿與流通學院的“鏈動安康·商貿筑夢”暑期社會實踐團來到了這里。這支由7名學生和帶隊老師劉老師組成的團隊,帶著專業知識和滿腔熱情,深入香山村,試圖為黃牛養殖產業尋找新的出路。他們走訪了當地的養殖戶,與劉場長等人面對面交流,詳細了解黃牛養殖的規模、技術、銷售及面臨的困難。實踐團成員們發現,盡管香山村的黃牛養殖歷史悠久,但缺乏品牌意識和現代營銷手段,導致產品附加值低,市場競爭力不足。
實踐團成員們結合自身專業所學,提出了一系列建議。他們建議養殖戶們打造特色品牌,利用電商平臺拓寬銷售渠道,并通過新媒體平臺進行宣傳推廣。為了更好地展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實踐團成員們還現場錄制了養殖環境、飼喂過程等視頻素材,并進行了直播宣傳。雖然沒有直接帶貨,但直播吸引了大量網友的關注,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帶來了新的希望。
在實踐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深刻認識到新媒體在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他們通過直播和短視頻的方式,向外界展示了香山村黃牛養殖的真實場景。這些視頻不僅展示了黃牛的生長環境和養殖過程,還講述了養殖戶們的堅守與期盼。通過新媒體平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故事被更多人知曉,也為鄉村振興注入了新的活力。

實踐團成員們表示,這次實踐活動讓他們真正理解了“鄉村振興”的深刻含義。他們看到了農村產業發展的潛力,也感受到了養殖戶們的不易。通過新媒體的力量,他們希望能夠讓更多人關注到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離不開年輕人的參與。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實踐團成員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新時代大學生的責任與擔當。他們將專業知識與實際需求相結合,為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在實踐過程中,實踐團成員們深刻體會到,鄉村振興不僅僅是經濟的發展,更是文化的傳承和精神的升華。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年輕人關注到鄉村振興,投身到鄉村振興的偉大事業中來。
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與香山村的合作,是校地共建的生動實踐。學校定期組織不同專業的師生前來開展技術服務,為香山村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此次實踐活動,不僅讓實踐團成員們增長了見識,更看到了高校服務鄉村振興的無限可能。未來,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將持續開展多種形式的幫扶活動,為香山村的發展提供持續支持。學校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通過技術培訓、項目合作等方式,助力香山村的黃牛養殖產業實現轉型升級,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動力。

香山村的故事還在繼續。在這里,黃牛養殖不僅是養殖戶們的生計,更是一種堅守與傳承。陜西工業職業技術大學的實踐團成員們,用他們的智慧和熱情,為這片土地帶來了新的希望和活力。他們通過實際行動,為新時代青年服務“三農”事業樹立了生動的榜樣,充分展示了當代大學生肩負社會責任、助力農村發展的積極態度與決心。在這片廣袤的田野上,青年力量正在綻放。他們用腳步丈量土地,用真心感受生活,用行動書寫擔當。香山村的未來,因為有了這些年輕人的參與,充滿了無限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