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傳承和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近日,福建農林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阡陌藝術實踐隊赴福建省寧德市福鼎市,圍繞“探尋非遺古韻,續寫文脈華章”主題開展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隊員們相繼走訪福鼎市畬族文化館、柏洋村落、白茶博物館與福鼎市博物館,在提線木偶的絲縷間觸摸非遺溫度,在柏洋村更迭發展的軌跡中體悟共富密碼,在茶香古韻與歷史遺存里打撈文化根脈。青年學子在基層實踐的“大課堂”中感悟文化魅力,以實際行動傳承文化薪火,爭做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圖為實踐隊在福鼎畬族文化館合照 黃玉鑫 攝
探畬族提線木偶,悟非遺活態傳承
實踐隊員們走進福鼎市畬族文化館,通過采訪、觀摩和互動體驗,感受福鼎畬族提線木偶這項非遺的獨特魅力與深厚底蘊。實踐隊采訪了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鐘昌敢老師,了解到福鼎畬族文化館和提線木偶劇團的發展歷程,以及福鼎畬族提線木偶這項非遺技藝的來源和歷史意義。
圖為實踐隊采訪畬族提線木偶非遺代表性傳承人鐘昌敢老師 俞建曦 攝
鐘昌敢老師向實踐隊介紹了畬族采茶女、紅色宣講員、反詐警官等不同劇目的木偶角色,并分享了制作復雜木偶時攻克走線難題的艱辛歷程。在他的指導下,實踐隊員體驗操作提線木偶,真切體會到技藝難度和艱辛,也更深刻認識到傳承人堅守的不易。
圖為鐘昌敢老師操控木偶展示福鼎白茶沖泡技藝 俞建曦 攝

圖為實踐隊員體驗操作提線木偶 俞建曦 攝
福鼎畬族提線木偶也曾多次登上海內外的舞臺,展現中國文化魅力。實踐隊員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他們將積極投身到非遺的傳承與發揚中,用青春的力量為非遺注入新的活力,讓更多人了解這些珍貴的文化遺產。
見證共富新實踐,尋訪茶韻古傳承
阡陌藝術實踐隊來到福鼎市柏洋村。在黨群服務中心,隊員們了解到“五心工作法”及村子在黨建引領下的發展歷程,永和文化廣場的景致與宣傳欄,呈現出宜居宜業的鄉村風貌。在促進共同富裕主題展,隊員們沿著“弱鳥先飛,擺脫貧困”“快速騰飛,全面小康”“共富齊飛,久久為功”三個篇章回溯柏洋村從“空殼村”到“億元村”的蛻變,對比照片、老物件和數據讓他們深受觸動。
圖為實踐隊參觀柏洋村黨群服務中心“五心工作法” 俞建曦 攝
廉政教育展廳秉承“國之四維,禮義廉恥”的理念,展示該村通過村務公開等制度進行廉政建設,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
圖為實踐隊參觀柏洋村村廉政教育展廳 黃玉鑫 攝
走進點頭鎮六妙白茶博物館,實踐隊員們跟隨著講解員沉浸式探尋白茶在各朝代的發展軌跡,細致參觀了恒溫恒濕茶窖中珍藏的陳年老茶,以及傳統工藝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的茶葉包裝。期間,梅相靖大師推動白茶走向世界的感人事跡,及其秉持的“誠信為本、精益求精”制茶理念,深深觸動了在場每一位隊員,為大家注入了傳承匠心、勇擔使命的精神動力。
圖為實踐隊參觀六妙白茶博物館 侯俊偉 攝
桐江新火傳古藝,白茶故里頌非遺
阡陌藝術實踐隊抵達福鼎市博物館開展非遺專題研學。在非遺展廳,負責人介紹了三項國家級非遺:福鼎白茶制作工藝、曾失傳后經搶救修復的沙埕鐵枝、起源于明代祈福儀式的瑞云四月八歌會。
圖為實踐隊參觀福鼎市博物館沙埕鐵枝模型 侯俊偉 攝
民間藝術展區的餅花模具、雙華畬族二月二歌會的服飾道具,展現了畬漢文化的交融。信仰文化區讓隊員們了解到福鼎多樣的信仰習俗,海上絲綢之路專題展廳則通過羅盤、古船模型,揭示了福鼎作為明代海上貿易節點的輝煌,當時茶葉與桐木船是重要貨品。此次參觀讓隊員們認識到非遺的時代價值,未來將繼續助力傳統文化煥發新生。
此次福鼎實踐讓隊員們深刻感悟到,非遺傳承不僅是技藝的延續,更是文化根脈的守護。鐘昌敢老師攻克木偶走線難題的堅守、梅相靖大師“精益求精”的制茶理念,詮釋了匠心精神的厚重,展現了非遺傳承的薪火相傳。
圖為實踐隊在福鼎市博物館合照 黃玉鑫 攝
福建農林大學交通與土木工程學院阡陌藝術實踐隊以非遺傳承與發揚為紐帶,將理論學習與實踐探索相結合,在行走中感悟黨的引領下文化保護與傳承的豐碩成果。實踐隊充分發揮專業優勢與團隊力量,以藝為媒、以文聚力,在體驗非遺技藝中厚植文化自信,在見證鄉村蛻變中強化使命擔當。未來,隊員們將持續踐行“學思想、強黨性、重實踐、建新功”,讓青春力量融入文化傳承的實踐中,以實際行動傳承紅色基因、守護文化根脈,為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發展貢獻青年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