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師學子三下鄉:參觀宿州博物館,感悟革命精神
宿州市博物館是一座展示宿州市歷史文化的綜合博物館。館藏文物主要以運河文物、漢代文物、宿州非遺等為主要收藏。基本陳列包括宿州歷史文化陳列和宿州民間藝術陳列。其中,宿州歷史文化展廳包括九州通衢、人文溯源、秦漢雄風、汴水咽喉、明清遺韻、現代風云和人杰地靈7個部分;民間藝術館包括戲曲馬戲、宿州書畫、民間工藝、靈璧奇石以及宿州名人書畫展廳和蕭龍士藝術展廳6個部分。
秦漢雄風展廳中央以1:1 比例復原了起義誓師現場:九百戍卒或執戟、或振臂,陳勝、吳廣居首高呼“王侯將相寧有種乎”,整體呈放射狀,營造“吶喊破壁”的視覺沖擊,使人如臨其境。背景墻面是一面巨幅浮雕:陳勝拔劍指天,吳廣怒目揮棒,腳下是熊熊烈焰與殘破的秦旗,象征起義“點燃反秦烈火”的歷史意義。浮雕長8 米、高3 米,青銅鑄造,表面做舊處理,極具張力。不僅如此,宿州博物館還利用現代科技增強觀眾的體驗感:觀眾可把手伸進一面“魚腹”造型的感應屏,隨即在魚肚內投射出“陳勝王”紅字,再現《史記·陳涉世家》“魚腹丹書”典故;同時屏幕滾動播放起義進軍路線,寓教于趣。
此外,展廳還配套展出出土的漢代青銅戈、矛、劍等兵器,與起義主題呼應,強化“揭竿而起”的時代氛圍。整個動線先以場景震撼,再借浮雕深化主題,最后用互動體驗留住記憶,形成完整敘事。
而在現代風云展廳內,也講述了宿州作為南北要沖的兵家必爭之地所經歷的重要戰役——淮海戰役和抗日戰爭。介紹了抗日戰爭中彭雪楓、江上青等共產黨員,馳騁于宿州的實況和淮海戰役的三大階段。
首先就是入口主題墻,巨幅黑白照片“鐵蹄下的宿州”作為情緒鋪墊,配合槍炮音效,營造戰爭壓迫感。隨著指引向內游覽,抗日烽火部分映入眼簾:場景復原“彭雪楓夜渡澮河”——1:1 小船、蘆葦、馬燈,投影出彭雪楓率新四軍游擊支隊夜襲的剪影。玻璃展柜陳列著江上青《拂曉報》原件、彭雪楓手書“東進報”木刻印版,以及繳獲的日軍 92 步兵炮瞄準鏡。緊接著就是淮海戰役的一些珍貴歷史影像:三折幕沉浸影片《決戰雙堆集》——120°弧幕還原 12 晝夜槍林彈雨,地面震動平臺配合爆破特效,片長 4 分鐘。而在實物展柜中有中野三縱頒發的“支前模范”錦旗華、東野戰軍使用的 60 迫擊炮彈殼(彈殼上刻有“打下宿縣吃餃子”戰地口號)。還有沙盤+激光演示的戰役三大階段(包圍徐州→雙堆集殲滅→陳官莊總攻)的兵力調動一目了然。
以“兩場血與火”作骨架,用“四重敘事”填血肉,把 20 世紀的宿州革命史濃縮成 40 分鐘可走完的沉浸式戰地。讓觀眾帶著從壓迫震撼共情到自豪的復雜情緒變化離場,既記住“宿縣一役定乾坤”的軍事價值,也看見“小推車推出大勝利”的人民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