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4日至18日,江蘇師范大學數學與統計學院“反詐筑安,童托筑夢”志愿服務隊一行14人,前往泉山區七里溝街道開展了為期14天的基層治理服務。圍繞金融反詐、平安社區建設等主題,服務隊以貼近生活的方式普及反詐知識,用扎實行動深入貫徹落實《關于加強打擊治理電信網絡詐騙違法犯罪工作的意見》中“防范為先、強化宣傳教育”的要求,致力于通過全方位普及反詐知識提升群眾防范意識與能力。
街道活動中心里,服務隊為兒童開展了《小心有“詐”,守護童“真”》反詐宣講會,他們精心選取“冒充家長轉賬”“游戲虛假交易”等兒童易遭遇的典型詐騙案例,通過情景模擬的方式直觀展示騙局的各個環節。志愿者們還用彩色板書一步步拆解詐騙流程,從最初的誘惑話術,到中間的信息竊取,再到最后的轉賬操作,清晰地呈現出每一環的防范要點。宣講會后開展的“反詐小衛士”問答環節,圍繞陌生鏈接識別、中獎信息處理等基礎問題展開互動,孩子們在積極參與中不斷強化記憶,逐步掌握了游戲賬號保護、熟人身份核實等實用技能,這場針對性的教育幫助兒童建立起初步的防護意識,從源頭降低了受騙的可能性。

圖為開展反詐宣講會高小禾攝
為了更貼合兒童的認知規律,深化他們對反詐知識的理解,服務隊還安排了一系列趣味反詐活動。他們精心準備了孩子們感興趣的卡通反詐動畫片,通過擬人化的卡通形象和跌宕起伏的劇情設計,將“網絡游戲詐騙”“冒充熟人詐騙”“虛假中獎陷阱”等常見騙局轉化為趣味故事。當看到動畫中的“蛋仔”因輕信“免費領取游戲皮膚”而險些泄露家長信息時,孩子們都睜大眼睛,小臉上滿是緊張,在志愿者的引導下,他們你一言我一語總結出“不點擊陌生鏈接”“不透露驗證碼”等防騙要點。反詐主題繪畫活動中,“我心目中的警察”化作孩子們筆下的反詐衛士,稚嫩筆觸間,正義的種子悄然扎根。同樣旨在鞏固反詐知識的“反詐小衛士”知識競賽也熱鬧開場,題目從“遇到自稱警察要求轉賬該怎么辦”到“如何識別虛假購物網站”,涵蓋網絡交友、游戲充值、冒充客服等高頻場景,現場參與熱度頗高,有效檢驗了前期宣傳的成效。

圖為進行反詐問答環節吳靚語攝
在為孩子們上好反詐“啟蒙課”后,服務隊將反詐宣傳的觸角延伸至全社區每個角落。考慮到七里溝社區居民結構多元,不同群體面臨的詐騙風險差異顯著,服務隊通過與街道辦事處協同協商,采取了精準化的宣傳策略,以問卷調研與海報宣傳相結合的方式推進工作。200余份有效問卷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老年群體容易受到“保健品詐騙”“冒充客服”的侵害,而年輕人則更多面臨“網絡交友誘導投資”的風險;谶@樣的調研結果,服務隊分類開展宣傳:一方面指導136名老人完成“國家反詐中心”APP的安裝注冊;另一方面在社區公告欄張貼分層設計的宣傳海報——面向老年人的版本突出“驗證碼即密碼”的警示,針對年輕人的內容則聚焦“網戀借錢風險”的提示,用通俗易懂的漫畫和警示語揭露刷單返利等高發騙局。

圖為團隊成員在社區內張貼反詐海報胡馨月攝
十四天的實踐讓服務隊深刻體會到基層反詐的復雜性與長期性。從兒童課堂到社區街巷,從知識傳遞到習慣養成,每一項工作都需要耐心與細致。服務隊始終堅信,反詐宣傳不是階段性任務,而是需要持續投入的系統工作,未來他們將以七里溝街道為基點,推進分層宣傳常態化,用持久行動凝聚社區力量,讓平安理念成為社區生活的常態底色。他們深切感受到,反詐宣傳要扎根基層,志愿服務需久久為功,未來將持續深耕七里溝街道,讓分層反詐宣傳常態推進,以更精準的形式對接社區需求,用更持久的行動筑牢安全防線,更盼凝聚更多力量加入,讓反詐意識融入日常,讓關愛服務持續傳遞,讓平安與溫暖成為這片社區最長久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