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時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大思政課”成為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一環,其核心要義在于將思政小課堂與社會大課堂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實踐育人的獨特作用。西北師范大學“知行育夢”實踐團于2025年7月12日在甘肅省蘭州市七里河區上西園社區正式啟動的暑期實踐活動,正是對這一理念的生動踐行。這場為期10天的公益行動,以“民族團結共融、教育精準幫扶”為核心,深度融合師范院校專業優勢與紅十字會“三救三獻”(應急救護、應急救援、人道救助,以及無償獻血、造血干細胞捐獻、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核心業務,為周邊少數民族聚居區的220余名留守兒童搭建起“學業提升+文化浸潤+安全守護+價值塑造”的多維成長平臺,是高校積極構建實踐育人體系、推動“大思政課”建設的創新之舉。
從國家戰略層面來看,此次實踐積極響應了“一帶一路”文化傳承與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號召,同時創新性地傳播了紅十字人道主義精神。團隊巧妙地將敦煌壁畫中“九色鹿救人”“飛天護生”等文化符號融入現代教育,開發出“數字洞窟探秘”“飛天主題繪畫”等特色課程,讓青少年在充滿魅力的絲路場景中,深切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此同時,依托甘肅省紅十字會的專項支持,團隊把“三救三獻”知識巧妙地融入日常教學。比如,在“沙漠駝隊沙畫瓶”課程中,通過演示血液循環原理,自然地引入造血干細胞捐獻的科學意義;在“絲路商隊”角色扮演活動里,模擬“商隊成員受傷救援”場景,生動地講解止血包扎、心肺復蘇等應急救護技能。正如實踐團指導教師周建翔所說:“我們希望民族地區的孩子們明白,他們的文化是中華文明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守護生命、互助奉獻,既是古今相通的文明底色,更是推動國家發展的強大精神動力。”這一實踐活動,不僅豐富了青少年的知識儲備,更在他們心中種下了傳承文化、關愛生命的種子。
在社會層面,該活動有效填補了城鄉教育資源長期存在的結構性缺口,其積極的輻射效應正逐步顯現。據相關數據顯示,在上西園社區4 - 14歲的留守兒童及流動兒童中,65%的孩子缺乏系統的課業輔導,83%從未接受過專業的安全培訓,造血干細胞捐獻知曉率更是不足5%。“知行育夢”實踐團精準對接社區需求,開展了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活動。值得一提的是,這種“高校+社區+紅十字會”的協同模式,不僅直接讓學生受益,還成功帶動了家庭與社區的廣泛參與。在“家庭急救包制作”活動中,家長和孩子一同學習燙傷、擦傷的處理技巧,增進了親子間的互動與共同成長;“生命之河”主題講座吸引了百余位家長到場,讓他們深入了解“三獻”知識對生命延續的重大意義。社區居民馬女士感慨道:“孩子不僅暑假作業有人輔導了,還學會了傷口包扎,連我們家長都跟著增長了不少知識。現在街坊鄰里聊天,都會說起‘急救口訣’‘生命接力’這些新鮮詞。”這充分體現了該活動在提升社區整體教育意識和知識水平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
從學校層面而言,此次實踐是西北師大落實“三全育人”“第二課堂”育人體系的創新探索。實踐團的9名成員來自化學、思想政治教育、地理科學、生物科學等多個專業,他們通過跨學科協作精心設計課程,將專業知識巧妙地轉化為生動有趣的教學實踐。化學專業學生在利用沙畫分層講解地質知識時,融入“沙漠取水”等野外生存技巧,巧妙地將素質教育滲透其中;生物科學專業學生結合駱駝生理特征科普急救原理,實現了智育與體育的有機融合;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學生則通過“祖國在我心”主題活動,著力培育學生的家國情懷。在這個“教學相長”的過程中,志愿者們深刻領悟了“教師是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深刻內涵。團隊隊長梁雨琪分享道:“當東鄉族孩子用稚嫩的聲音念出‘飛天彩帶繞三圈,止血包扎要記牢’的口訣時,我突然明白,教育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更是信念的播種——我們在教導孩子的同時,孩子也教會了我們什么是責任與熱愛。”這種雙向的成長與收獲,為高校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對于參與此次實踐的青少年來說,這是一次全方位的“五育”浸潤與成長之旅。在“學業提升”課堂上,他們高效完成暑假作業,查缺補漏,實現智育的提升;在“傳統軟筆書法”“剪紙創作”等活動中,他們領略傳統文化魅力,涵養文化自信,接受美育的熏陶;在“沙漠尋寶地理挑戰”“趣味運動會”中,他們增強團隊協作能力,鍛煉體魄,促進體育發展;在“心肺復蘇演練”“家庭急救包制作”中,他們掌握實用的生存技能,提升勞動教育與安全素養;在“民族民俗互鑒”“紅十字故事匯”中,他們深刻理解互助奉獻的意義,實現德育的升華。東鄉族學生馬小龍表示:“我現在知道,遇到意外時,自己也能成為小英雄;而幫助別人,就像沙漠里的水滴,能匯聚成大河。”這種認知的積極轉變,正是教育“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的生動體現。當孩子們將學到的急救知識教給弟弟妹妹,將繪制的“生命主題”畫作貼在社區公告欄時,教育的影響力正以他們為中心,如漣漪般層層擴散。
據悉,本次活動全程免費,結營時還將評選“三好學生”并頒發證書,以激勵孩子們積極進取,為同類地區的教育幫扶提供具有參考價值的范式。此外,實踐團與社區簽訂了長期幫扶協議,為后續的教育支持提供了堅實保障,讓這份教育的力量得以持續傳遞,不斷推動民族地區青少年教育事業的發展。在未來,相信會有更多的新生力量參與其中,讓更多心靈在互鑒中共鳴,讓更多生命在守護中綻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