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七月,青春力量賦能基層。7月14日—22日,為積極響應國家百千萬工程,嶺南青禾突擊隊實地探訪惠陽沙田鎮東明村。珠科嶺南青禾突擊隊攜手東明村干部實地考察了稻米機械化收割、加工及新舊稻種對畝產的影響,開展老黨員訪談,參觀麒麟文化館,這一場融合實踐與傳承的基層行讓突擊隊員們收獲頗豐。
[圖:農戶給突擊隊成員們講解稻米收成情況。(嶺南青禾突擊隊供圖)]
科技增產促發展,良種提質穩根基
14日,突擊隊員到達沙田鎮東明村實地考察了稻米產量與稻種品質并在書記助理的帶領下拜訪了當地的種植農戶張燕雄。農戶張燕雄欣喜地說:“畝產達900至1000斤,米粒飽滿,煮飯香軟可口!”通過規模化、集約化種植,東明村水稻產量與品質顯著提升,成為當地主糧生產的標桿。今年,東明村進一步優化種植技術,采取錯峰播種、科學輪作等方式,既緩解了集中收割的壓力,又保持了土壤肥力。
[圖:突擊隊成員們正在采訪東明村老黨員。(嶺南青禾突擊隊供圖)]
初心不改守本色,實干擔當作先鋒
陽光灑在東明村的石板路上,嶺南青禾突擊隊的隊員們懷揣著敬意與期待,踏上了采訪老黨員黃碧球的旅程。85歲高齡的他,已有65年黨齡,是一位扎根鄉村40多年的老黨員。遠遠可見老人站在家門口,斑駁的墻面上掛著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他奉獻一生的歲月。見到我們,老人笑容親切,連說:“看到你們非常開心,有你們這一代我們就安心了!”他特別強調:“當代青年要傳承的精神是什么?就是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做人,不要搞浮夸,不要弄虛作假。趁現在年輕,多學習,增長本領,為鄉村振興貢獻一份力量。”老人還給我們講了東明村當地的將軍廟歷史文化。
[圖:突擊隊成員根據已有“麒麟IP”進行不同節日的logo設計。(嶺南青禾突擊隊供圖)]
麒館參詳承古韻,下鄉實踐譜新篇
21日上午,嶺南青禾突擊隊成員前往沙田鎮麒麟文化館,深入探尋東明麒麟文化的根源。在講解員的引導下,隊員們見識了麒麟舞及其豐富多彩的衍生產品。“仁善尚禮,弘毅有信”作為麒麟精神的象征,展現了東明人民善良、堅毅、自信、仁義的精神風貌。隨后,講解員給突擊隊成員細致介紹了當地的麒麟形象設計,包括美術風格、內涵等,這給予了成員們許多創作的靈感與激情。在短短幾日,突擊隊便依據策劃的主題節日元素,結合學習到的設計知識,以繪畫的形式為元宵、春節、中秋、端午等傳統節日賦予活潑可愛的麒麟logo,為東明村日后的節日活動又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圖:突擊隊成員們與講解員討論“東明麒麟米”的相關情況。(嶺南青禾突擊隊供圖)]
在參觀過程中,隊員們還發現了以“麒麟IP”為主題的各類衍生產品。除了常見的馬克杯、文具、扇子等文創產品外,一款名為“麒麟稻米”的特色農產品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據介紹,這是東明村優質稻米與麒麟文化融合的創新成果。近年來,東明村通過土地整治和稻米品質改良,其出產的稻米質量已遠超市面多數品種。加之“麒麟形象”的品牌賦能,這款“麒麟米”不僅成為遠近聞名的特色產品,提升了村集體收入,更成為弘揚東明麒麟文化的重要載體。隊員們認為,若能進一步挖掘“麒麟文化符號”的潛力,東明村未來必將推動“麒麟經濟”實現更大發展。
[圖:嶺南青禾突擊隊在東明村中采風的多彩時刻合照。(嶺南青禾突擊隊供圖)]
青春赴踐同追夢,歲月凝光合力行
珠海科技學院嶺南青禾突擊隊為期8天的“東明村農文旅資源挖掘與節日活動策劃”實踐計劃,是珠科學子深入基層、反哺鄉村的生動寫照。從初到東明村時以“外來學生”視角了解其基本風貌與產業結構,到通過多次采風、實地調研后,將東明村的經濟構成、文化脈絡和精神傳承內化于心,并最終轉化為節日活動策劃方案,嶺南青禾突擊隊為東明村注入了青春智慧與切實建議。未來,團隊將繼續保持實踐熱情,在助力廣東省“百千萬工程”、推動和美鄉村建設的道路上砥礪前行,讓青春與智慧的汗水揮灑在祖國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