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盛夏,麗水學院工學院“強國新生代——校友領航實踐隊”開展了為期八天的暑期社會實踐。實踐隊以“薪火傳承校友志,青春建功強國夢”為主題,走訪多位優秀校友,在對話中汲取成長力量,在實踐中深化愛國情懷。
圖為實踐隊員和徐俊杰合影王澤勝供
實踐隊由10名來自機械、電信、土木等專業的學生組成,在王澤勝老師指導下,精心制定活動方案。團隊以麗水市為實踐基地,走進退役軍人事務局、企業、政府部門等地,與吳端錢、盧偉忠、毛榮利等10余位優秀校友展開深度訪談。
為確保實踐成效,團隊構建“三維敘事”體系:以校友成長紀錄片呈現“專業學習—職業選擇—社會貢獻”的個人成長線;以訪談錄梳理校友在改革開放、鄉村振興等歷史節點的貢獻,形成“校友視角下的中國故事”國家發展線;提煉“堅韌、創新、擔當”的精神特質,構建新時代青年價值坐標的精神傳承線。
圖為實踐隊員和學校領導合影王澤勝供
圖為實踐隊員和廖旭清合影王澤勝供
在麗水市退役軍人事務局,吳端錢校友以“三視圖思維”為例,講述機械制圖課程對其多維思考能力的培養,鼓勵學子“像跑馬拉松一樣,找到方向便踏實前行”。浙江鼎峰工程咨詢有限公司總經理徐俊杰分享25年工程監理生涯,從基層監理員到企業負責人的蛻變,詮釋“匠心筑夢,履職為民”的職業堅守。
最令人動容的是“新農人”毛榮利的跨界創業故事。這位機械專業校友放棄穩定工作,回鄉創辦家庭農場,將機械思維融入養殖流程,設計自動化設備、建立科學防疫體系,帶動3000人次技術培訓,成為鄉村振興的“頭雁”。她強調:“工科思維的邏輯性和創造性,能為任何領域賦能。”
退休教師徐耀坤的教育堅守同樣震撼人心。他參與籌備浙江省國防工業技工學校,在無電缺水的艱苦條件下堅持辦學,身兼多院系20余門課程,被稱為“哪里需要就在哪里發光的螺絲釘”,用一生詮釋“教育強國”的初心。
實踐隊通過訪談整理形成優秀校友訪談錄,揭示校友成長與國家發展的緊密聯系,展現黨的領導、制度優勢和人民力量的關鍵作用。團隊成員徐冰彬在個人總結中寫道:“愛國精神并非遙不可及,而是貫穿于校友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之中,是腳踏實地的行動。”
實踐隊還通過校內外媒體平臺宣傳等成果轉化,擴大校友影響力。唐賽浩在日志中感慨:“從校友們的經歷中,我明白要將個人發展與國家需求結合,在平凡崗位書寫不凡。”
此次實踐讓青年學子深刻認識到,新時代青年需以校友為榜樣,夯實專業基礎、勇于創新實踐、心懷家國擔當。正如團隊總結中所說:“每一次與校友的對話,都是一次精神的接力;每一段被記錄的故事,都是一面映照初心的明鏡。”
麗水學院工學院“強國新生代,校友領航實踐隊”將繼續以青春之帆,錨定強國坐標,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征程中書寫屬于青年一代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