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培育學生關愛殘障群體、傳遞溫暖的社會擔當,營造尊重、接納、幫扶殘障兒童的人文氛圍,南陽理工學院數字媒體與藝術設計學院“藝術之光,溫暖童心”志愿服務團隊于7月11日前往南陽市臥龍區潛能教育培訓學校開展實踐活動,團隊以康復陪伴、藝術融合等形式,架起青年與殘障兒童心靈交融的橋梁。他們以耐心為舟,以陪伴為錨,針對自閉癥、智力發育遲緩等不同類型殘障兒童,定制“成長陪伴計劃”。用畫筆傳遞溫暖,借行動書籍播撒知識,陪自閉癥孩子進行康復游戲,為特殊兒童群體編織滿是愛意的“溫暖防護網”。通過藝術療愈課程,幫助孩子提升身體機能,重拾生活信心。康復訓練時,協助特教老師幫孩子做拉伸、練平衡,見證每一點進步;心理輔導中,以故事、游戲為媒介,陪孩子疏解焦慮、建立自信。用愛為殘障兒童打造充滿希望的“成長樂園”,喚醒他們對生活的熱愛與對未來的向往。這場愛心奔赴,讓大學生讀懂殘障兒童的堅韌與渴望,也讓“平等、接納、共融”的種子,在青春心底扎根。以愛為墨,以行動為筆,志愿者們正書寫殘障兒童關愛的溫暖篇章,助力折翼天使勇敢追光。

圖為小朋友玩益智游戲。陳冠如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與小朋友們一起做康復訓練。宋淑賢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教學生寫字。湯淑雯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引導學生做舒展運動緩解壓力。張志恒供圖

圖為學生做康復訓練。朱佳慧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陪伴學生完成作業。王李昭供圖

圖為老師引導特殊兒童進行活動。左進勝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輔導學生功課。宋溢航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為特殊學校張貼海報。張漢榮供圖

圖為實踐隊員在潛能教育培訓學校合影。尹清儀供圖
“藝術之光,溫暖童心”志愿服務團隊以實際行動踐行社會擔當,在關愛特殊兒童的實踐中,搭建起青年與特殊群體的溝通橋梁。通過藝術與心理幫扶,為孩子們點亮希望,也讓大學生深化對弱勢群體的認知與共情,凝聚起助力特殊兒童成長、推動社會和諧共融的青春力量。(通訊員陳冠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