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生扎根鄉村送健康 青春實踐詮釋責任擔當
7月5日至6日,廈門醫學院“杏林守暖,頤康同行”實踐隊赴泉州石獅錦尚鎮奈厝前村,開展兩天“三下鄉”活動。隊員們開展義診、健康講座、急救演示等服務,體會“人民至上”醫者情懷,踐行新時代醫學生服務人民健康的使命。

圖 1圖為奈厝前村文體中心實踐地點
鄉音里的健康科普——用“家常話”筑牢健康防線
7月5日下午,隊員和指導老師到達現場開始講座。隊員們用比喻如“水管壓力”解釋高血壓,讓老人明白鹽攝入危害;動畫將“無癥狀高血壓”比作“躲貓貓的病魔”,強調定期體檢。這場科普通過生活化比喻、動畫和結合習慣,消除距離感。村書記參與,用“家常話”講解,幫助老人健康,并體現服務群眾的真諦——科普要讓知識親切,關懷貼心。

圖 2實踐隊員進行健康宣講
物資藏暖意——粉藍水盆與“平安”折扇里的牽掛
7月6日下午,物資細節盡顯溫度:粉藍相間的水盆兼顧實用與美觀,適配老人日常;“平安喜樂”的折扇則將人文關懷具象化。隊員們籌備時,把思政課堂的“人民至上”轉化為行動——挑選水盆考慮老人握力,定制折扇融入美好期許,讓鄉村拿到的不僅是物資,更是被牽掛的溫暖,為即將啟幕的醫養服務注入滿滿誠意。
圖 3圖為實踐隊員分發健康智慧扇
筆尖記擔當——健康數據臺賬里的長效守護
7月6日下午,隊員們同步做好健康數據記錄工作。測量血壓后,他們拿出登記本,認真記下每位村民的血壓值、年齡等信息,隊員們反復核對數字,確保關鍵數據無誤,將零散信息整理成清晰臺賬。這些數據不僅是服務的痕跡留存,更為村衛生室后續健康管理提供參考,讓短期實踐的溫暖延續為長效守護,彰顯醫學生“嚴謹求實”的專業素養與服務基層的擔當。
手冊邊的鄉音互動——紙上健康提示化作可觸關懷
7月6日下午,桌前,一位實踐隊員指尖捏著宣傳冊邊角,反復核對內容;另一位實踐隊員在填寫證書。當老人俯身接過手冊,指尖摩挲著卡通插圖,隊員立刻湊前,用鄉音解釋降壓手冊“預防勝過治療”——紙上的健康提示,因這一幕互動,真正化作可觸碰的關懷。

圖 4圖為實踐隊員為村民測量血壓
“健康之星”的雙向啟蒙——獎狀里的認可與青春溫度
7月6日下午獎狀上“健康之星”的字里,藏著實踐隊的巧思:不是表彰“無病”,而是嘉獎老人“主動聽講座、配合體檢”的健康自覺。遞獎時,隊員們刻意蹲下身、放輕動作,讓儀式少了距離感;老人接獎時摩挲紙面的手,像在觸摸一份被重視的認可。這張張獎狀,是給鄉村健康行動的勛章,更是青春服務的“回響”——當老人把榮譽揣進生活,當隊員把儀式里的溫度刻進初心,“三下鄉”便超越了服務本身,成了一場關于“主動健康”的雙向啟蒙:鄉村學會為自己的健康驕傲,青春懂得讓服務更有溫度地落地。

圖 5圖為實踐隊員與八段錦優秀學員合影
(供稿:陳澤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