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19日,武漢鐵路職業技術學院“赤心青音”黨史學習教育實踐團成員陶斯沛一行來到湖北省十堰市鄖西縣馬安鎮順利溝村尋訪黨員陶紀兵,這是他們今年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的第九站。此行他們將“行走的紅色課堂”的足跡踏入陶紀兵工作的地方,在這里,他們將要聆聽陶紀兵及村黨員們在疫情來襲時,挺身而出的故事。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陶紀兵們用平凡的堅守詮釋了黨員的責任與擔當。

初次聽聞陶紀兵的故事,源于一次與長輩的閑聊。后來,我們多次想采訪他都被他婉拒,“孩子,我只是做了我該做的,黨員不是前線誰上,沒什么值得講的”。這次,我們主動來到他工作的地方,他頗感意外,也被我們的真誠打動,和我們分享了那段在鄉村一線戰疫的難忘經歷。
在談話間,我們了解到疫情期間,他的每一天都被抗疫任務填滿。核酸檢測是疫情防控的關鍵一環,他像上了發條的時鐘,準時敲響“督促鈴”,挨家挨戶提醒村民按時檢測。清晨,天還沒亮他已穿梭在村莊小道,用沙啞卻堅定的聲音呼喊:“鄉親們,該做核酸咯,一個都不能落!”寒風如刀割臉,他呼出的白氣轉瞬消散,卻仍在村里來回奔走。
春節,本是萬家團圓的時刻,疫情的陰影卻籠罩著村莊。那個深夜,萬籟俱寂,大多數村民早已進入夢鄉,陶紀兵也剛處理完一堆防疫文件,準備打個盹。突然,緊急通知打破寧靜——村里出現感染者!他瞬間清醒,顧不上披件厚衣服,轉身就沖出門。外面,雨雪交加,冰冷的雨滴和雪花砸在臉上,疼得發麻。他和其他黨員干部們,深一腳淺一腳地在濕滑道路上奔走,挨家挨戶敲門、叫醒村民。“快起來,有情況,得去做核酸!”聲音里帶著焦急,卻又努力平穩,生怕嚇到村民。
有位行動不便的老奶奶,兒女不在身邊,陶紀兵二話不說,騎車馱著她往檢測點趕。路面滑,摩托車好幾次差點失控,他緊緊把穩車頭,嘴里還安慰:“奶奶,別怕,慢點兒咱也能到。”到了檢測點,又小心翼翼把老人扶下來,全程陪護做完檢測,再送回家里。忙完這一圈,天已經蒙蒙亮,他的手腳早已凍得失去知覺,可看著村民們都安全完成檢測,臉上露出了疲憊又安心的笑。
天亮了,他們也顧不上休息,陶紀兵們的“戰斗”還在繼續。騎上摩托車,后座綁著大喇叭,在村里來回轉悠“鄉親們,別扎堆,居家隔離、勤洗手……”,一開始,鄉親們對于隔離防疫并不十分配合。他走村串戶的腳步從未停歇,遇到不理解、嫌麻煩的村民,他不急不躁,坐下耐心勸說:“叔,這關乎咱全村人的命,可得配合……”為讓防疫知識走進每一戶人家,他堅持每家每戶上門宣傳,這樣的工作場景每天都在循環上演,這份執著漸漸焐熱了村民的心,大家開始主動配合防疫工作。
談話間,團隊成員忍不住問他:“這么辛苦,您就沒覺得值不值嗎?”他撓撓頭,憨厚地笑:“咱是黨員,黨給的使命,人民信咱,就得干好。自己累點無所謂,看到鄉親們平平安安,能幫上忙,就夠啦。”最樸素的話語藏著最堅定的信念,那是黨員對人民的承諾,對信仰的堅守。、

疫情雖已結束,但那一抹“黨員紅”馬甲,卻成了村民心中最溫暖的標志。現在有村民老遠看見他,會笑著招手:“陶干部,又來給咱‘上課’啦!”他也笑著回應:“可得記牢咯,這‘課’關乎咱的平安!”那聲音,驅散了疫情帶來的陰霾,給村民們送去穩穩的安心。

陶紀兵是一位普普通通的基層黨員,卻在平凡的堅守中,以無私奉獻在鄉村大地上閃耀出不平凡的光芒。“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信念,深植于他心中。在那場沒有硝煙的戰爭里,正是這份信念指引著他舍小家為大家,挺身而出奔走在抗疫一線,用血肉之軀為鄉親們筑起堅不可摧的防線。他的故事雖平凡但足以成為“行走的紅色課堂”里鮮活的素材——危難時刻的擔當,對人民群眾的赤誠,無數像陶紀兵這樣的黨員干部以實實在在的行動,生動詮釋了共產黨員的初心與使命,讓我們感受平凡崗位上的堅守與奉獻,足以匯聚成照亮前路的光芒。這份平凡中的偉大,正是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生動注腳,激勵著更多青年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奮勇前行。日后,我們也要刻苦學習、提升本領,只為在關鍵時刻,能像陶紀兵一樣,挺身而出為人民服務,為中國夢添磚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