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尋訪振興路: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探尋平邑兩企業里的鄉村振興密碼
青春尋訪振興路: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探尋平邑兩企業里的鄉村振興密碼
近日,山東勞動職業技術學院“桃峪知行·青春振興”實踐隊走進山東平邑縣,在金銀花深加工企業的清香與牛皮編織袋車間的機聲中,探尋鄉村振興的鮮活實踐——當企業扎根鄉土,用柔性機制激活本地人力,鄉村的內生動力正悄然迸發。


金銀花產業鏈:讓鄉土資源長出“金葉子”
“咱平邑素有‘金銀花之鄉’的稱號,過去農戶只能賣原材料,一斤賺不了幾塊錢。這兩年引進深加工企業后,金銀花能做成茶、露,連花葉都能提煉進化妝品,帶動三個鄉鎮擴種兩千畝,農戶畝產收入翻了五倍。”他話鋒一轉,指著墻上的問題清單,“但難題也不少,技術人才留不住,深加工鏈條短,如何讓產業鏈更穩固,讓農戶持續增收,是我們眼下最急的事。”

編織袋產業:小袋子織出鄉村振興網
“以前村里年輕人都往外跑,土地撂了荒,廠房也空著。”在牛皮編織袋企業的車間里,村支書兼企業顧問的周大哥感慨道。如今,車間里35歲的張姐正踩著縫紉機,身邊的布兜里露出女兒的作業本。“這廠子盤活了村里的閑置廠房,還請了外地師傅教技術,現在能生產高強度編織袋,專供京東、順豐的物流倉庫。”
企業負責人孫經理指著墻上的物流地圖:“以前本地小作坊接不了大訂單,現在我們通過直播電商接全國訂單,上個月發了五大卡車貨,帶動周邊四個村的200多名村民就業,其中60%是返鄉婦女。”車間外的停車場上,三輛貼著“鄉村振興直通車”的貨車正裝貨,“這些袋子不僅運貨,還能裝咱平邑的核桃、山楂,幫農產品出山。”
社區服務中心的公告欄上,東片區金銀花研學基地的規劃圖與西片區編織袋企業擴產通知并排貼著。“這倆產業一東一西,各有各的路數,但都給鄉村帶來了活力。”村書記望著窗外錯落的村莊,“關鍵是要讓每個產業都扎下根,形成可持續的‘造血’能力,這才是鄉村振興的底氣所在。”
- 星火傳承禁毒志,青盾守護少年心
- 蘇州大學星火禁毒實踐團與蘇州大學“哲學+”實踐團攜手走進祥云縣城鎮第一初級中學,為同學們帶來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禁毒課堂。本次活動
- 07-26 關注: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