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 陰夢妮 劉敏)為傳承紅色基因,筑牢理想信念根基,2025年7月26日下午,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團隊前往岐山縣召亭“甘棠遺愛”廉政教育基地,開展紅色教育與黨性淬煉活動。此次活動旨在追尋先賢足跡,感悟勤廉精神,引導青年學子深刻理解并踐行“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時代使命。
甘棠樹下溯廉源,歷史長河悟初心
在莊嚴肅穆的召亭廉政教育基地,團隊成員在講解員引導下參觀主題展館。館內豐富的史料、生動的圖文與珍貴文物,全景展現了召公姬奭的崇高品格與不朽功績。大家駐足聆聽,從“甘棠遺愛”的千古佳話中,深切感悟召公“崇德立德、親民愛民、勤政儉樸、廉潔奉公、忠誠為國”的思想精髓。尤其召公在甘棠樹下聽訟決獄、勤政為民,“勞一身而不勞民”的故事,跨越三千年仍閃耀清廉光輝與民本情懷,為青年學子上了一堂鮮活的歷史廉政課。
在“甘棠遺愛”典故的展板前,團隊成員久久駐足。講解員深情講述召公處理政務時體恤民力,不擾百姓,甘愿自己辛勞的故事,其“敬德保民”、“明德慎罰”的理念深深觸動了在場的每一位學子。成員于金成感慨道:“召公在簡陋的甘棠樹下辦公,心系的卻是天下蒼生,這種‘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境界和‘克己奉公’的品格,正是我們當代青年需要汲取的精神鈣質。”大家紛紛在筆記本上記下召公的名言警句,輕撫展柜中象征清廉的復制文物,仿佛穿越時空,與這位古代賢臣進行著一場關于為政之德的心靈對話。

圖為團隊成員參觀主題展館
青春聚力話擔當,思想碰撞明方向
實地參觀后,團隊在基地會議室召開“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主題宣講會。結合“三下鄉”“受教育、長才干、做貢獻”的宗旨,成員們圍繞此行感悟熱烈討論。大家紛紛表示,召公精神是寶貴財富,其核心與當代青年的歷史使命高度契合。作為農林高校學子,更應汲取其中力量,將“勤廉”二字內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個人理想融入國家發展大局,扎根大地服務鄉村振興,在農業強國建設與中國式現代化征程中貢獻青春智慧。

圖為劉欣雨同學開展紅色宣講
團旗輝映誓言堅,初心如磐啟新程
活動尾聲,團隊成員肅立千年甘棠樹下——這棵象征召公勤廉精神的古樹見證著初心,大家面對鮮紅的團旗,鄭重舉行宣誓儀式。這既是對先賢勤廉精神與為民情懷的深切緬懷,更是新時代青年響應黨的號召、勇擔時代重任的莊嚴承諾。這一刻,成員們的思想得到深刻洗禮,投身社會實踐、服務國家發展的責任感與使命感愈發強烈。

圖為團隊成員于甘棠樹下莊嚴宣誓
淬煉思想再出發,實踐沃土育棟梁
此次岐山召亭之行,既是一次深刻的廉政文化教育和紅色基因傳承之旅,也是一次凝聚共識、砥礪初心的思想動員。團隊成員通過親身體驗,深刻領悟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勤政廉潔、以民為本的寶貴思想,為正在開展的岐山縣“一碗面”產業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調研提供了堅實的思想引領和價值支撐。
團隊成員張藝博在分享中談到:“召公‘民為邦本’的思想,與我們調研的‘一碗面’產業惠及千家萬戶的目標高度一致。在后續調研中,我們會更注重傾聽基層聲音,思考如何讓產業發展成果更公平地惠及農民,這正是對召公精神最生動的現代詮釋。”帶隊老師李培銓強調,此次廉政教育不僅凈化了思想,更明確了實踐方向,希望大家以此為契機,在平時的學習生活中保持務實廉政的作風,用扎實的數據和真誠的服務為地方發展貢獻西農智慧,讓青春在“自找苦吃”的實踐中綻放絢麗之花。

主題教育活動合影
大家表示,將以此次活動為新起點,將感悟的精神力量轉化為服務基層、奉獻社會的實際行動,以更飽滿的熱情、更務實的作風、更清廉的品格,在“三下鄉”實踐中切實踐行“青春為中國式現代化挺膺擔當”的莊嚴承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