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廣東科技學院青承魚燈突擊隊走進順德大良升平社區的蠔宅,參與了兩場意義非凡的活動——“蠔宅古建改造2.0行動”與社區迷你藝術館活動。
協力清雜,為古宅拂塵
這座百年古建筑正等待新生——屋頂瓦片歷經風雨侵蝕亟待修整,“蠔宅古建改造2.0行動”由此展開,只為讓百年故事繼續流淌。
踏入蠔宅時,斑駁的蠔殼墻與松動的屋頂瓦片,都在訴說著“修整”的迫切。隊員們戴上手套和口罩,指導老師細心叮囑:“搬東西時注意安全,保護好自己,也要保護好這座老宅。”
男生主動負責搬運重物,兩人一組穩穩抬起厚重的舊木板,小心避開地面的凸起和脆弱的蠔殼墻面。女生則專注整理零散物件,細致搬運架子上的物品。彼此配合間,現場忙碌而有序。
沒有指揮,卻默契十足。誰累了,立刻有人補位;遇到卡在角落的木箱,大家圍攏過來,喊著“一二三”同步發力。汗水浸濕了衣衫,但看著雜亂的空間逐漸敞亮,那份成就感讓所有疲憊都化作了笑容。
巧制展箱,讓文化鮮活
同時,蠔宅的社區迷你藝術館活動正在熱鬧開展。大家領取"盲盒",用多樣形式記錄升平生活的煙火與溫情。我們也積極加入其中,借由“巧制展箱”開啟文化傳承新篇。
1、DIY展品箱時,我們將廣東科技學院南門按比例縮小復刻,行政樓上“創百年學府,育產業精英”的標語清晰可辨,每道刻痕都是對學校的深情告白。
2、用超輕黏土捏塑順德雙皮奶,模擬奶皮自然褶皺,嵌入顆顆紅豆,讓清甜奶香仿佛能穿透展品箱。
3、把魚燈推上“C位”,手工塑形、精雕鱗片紋路,力求重現巡游時的靈動神韻,恰似居民們用攝影、繪畫等形式,講述各自生活故事。
協作中的溫暖時刻,為創作增添了別樣色彩:畫累的隊員接力創作,缺工具時總有“人形工具箱”遞來剪刀、黏土;魚燈骨架歪斜,眾人圍攏調整角度。正如社區迷你藝術館匯聚千家故事,我們的創作也讓校園情懷、順德韻味與團隊默契完美交融。
這個滿載溫情的展箱,未來將靜立在大良街道的轉角處。當行人駐足凝視時,不僅能看見廣東科技學院青承魚燈突擊隊留下的青春印記,更將透過這些作品,觸摸到蠔宅沉淀的百年記憶——這是我們為這片土地譜寫的最美青春樂章。
汗水凝責,為傳承注能
從修繕古建的揮汗如雨,到藝術創作的巧思妙想,我們用雙手接住歷史,以創意延續故事。
蠔宅的磚瓦墻記得我們的汗水,街角的展品箱會帶著廣東科技學院青承魚燈突擊隊的印記,繼續講述古建與青春的故事。這個夏天,我們收獲的不僅是疲憊后的成就感,更是一份沉甸甸的傳承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