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踐行習近平文化思想,鄭州輕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研究生團隊于2025年暑期開展“南陽四圣文化研,青春馬院實踐行”主題社會實踐活動,系統探訪張仲景醫圣祠、武侯祠、張衡博物館、范蠡祠四大文化地標,通過“雙維傳承”計劃解碼千年智慧,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
醫圣祠:溯源中醫智慧傳承濟世仁心
實踐團隊首站走進南陽醫圣祠,系統梳理張仲景的醫學成就與文化遺存。通過研習《傷寒雜病論》石刻、麻沸散配方古籍及仲景書院數字化展陳,團隊重點解析其“辨證施治”原則與“治未病”理念。團隊創新采用“三融合”模式:將馬克思主義理論方法與中醫文化研究相融合,把傳統文獻考據與現代數字技術相融合,讓學術研究與社會服務相融合。團隊通過制作海報、中醫藥文化科普短視頻等方式,將中醫進行推廣。

圖團隊成員在南陽醫圣祠實地參觀學習
武侯祠:解碼戰略智慧科技賦能文脈
活動中,研究生團隊創新實施“雙維傳承”計劃:一方面通過系統梳理《三國志》《出師表》等典籍,運用分類編目法整理文獻,形成諸葛亮生平與謀略的完整檔案,為智慧文化傳承提供扎實史料支撐;另一方面結合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提煉諸葛亮“審時度勢、因地制宜”的決策智慧對現代治理的啟示。指導教師范教授指出:“諸葛亮的全面素養與當代青年文理交融的培養目標高度契合,此次實踐既是文化溯源,更是對‘兩個結合’的生動詮釋。”

圖團隊成員在南陽武侯祠實地探訪
張衡博物館:探秘科技瑰寶踐行知行合一
團隊深入張衡博物館,系統研究地動儀、渾天儀等科技成就。一方面通過前往張衡博物館實地探訪,重點考察地動儀模型、渾天儀復原圖及《二京賦》手稿,運用AR技術模擬天體運行場景,直觀感受“觀象授時”的科學智慧;另一方面通過查閱《靈憲》《算罔論》等典籍,結合分類編目法整理文獻,運用馬克思主義方法論提煉“懸垂擺原理”“八道導槽”等創新智慧,形成“天文-地理-機械”三維知識圖譜。雙軌并進下,傳統科技文明與現代傳承路徑實現深度交融。

圖團隊成員在張衡博物館參觀學習
范蠡祠:領悟商道精髓傳承誠信基因
在南陽范蠡祠,團隊聚焦“商圣”經濟思想與商業倫理。活動中,團隊深入實地了解古代商船與陶器制作工藝,結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原理提煉“旱則資舟,水則資車”的供需平衡智慧;另一方面通過網絡短視頻平臺進行文化宣傳,讓典籍文獻“活起來”。

圖團隊成員探尋范蠡故里
此次“南陽四圣文化研,青春馬院實踐行”暑期社會實踐活動,不僅是一次對南陽四圣文化的深度探索與傳承,更是一場青春與歷史的深刻對話。鄭州輕工業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的青年學子們,用他們的智慧與汗水為南陽四圣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注入了新的動力與活力。團隊成員們相信,在新時代的征程中,古老的文化必將煥發出更加璀璨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