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弘揚尊老愛老傳統美德,切實回應鄉村老年人實際需求,2025年7月10日至17日,玉溪師范學院法學院"石榴籽銀齡使者團"走進大營社區,以"需求調研+方言普法+健康義診+藝術互動"的多元形式,為老年群體送上了一份有溫度、有力度的暖心服務。
問卷走訪察實情 精準捕捉真需求
社會實踐團成員深入社區老人聚集區域,通過入戶訪談、街頭隨訪等方式開展需求調研。問卷覆蓋生活照料、精神文化、基礎服務等多維度,志愿者還深入社區活動中心、廣場、菜市場等老人常聚場所,收集老年人需求信息并整理成"需求清單"。這份"接地氣"的調研,讓后續服務錨定老人最關心、最需要的領域,實現服務"對癥下藥"。
方言普法話家常 織密安全“防護網”
針對老年群體易受騙、安全意識薄弱等問題,志愿者創新采用"方言+案例"的普法形式,圍繞居家安全、外出防詐等場景展開講解。"要是有人打電話說您中獎要先交錢,您能信嗎?"一句家常式提問,瞬間拉近距離。通過拆解真實詐騙話術、傳授證據留存技巧,老人們在輕松聊天中掌握了實用防詐知識,法律條文不再是"紙上條款",而是變成了守護財產安全的"護身符"。
健康宣講傳知識 義診服務送安康
活動聯合社區醫療資源,將健康知識普及與義診服務深度融合。志愿者用通俗語言講解飲食調理、日常護理要點,手把手教老人識別身體異常信號;另一邊,社區醫護志愿者有序開展量血壓、測血糖、蒸汽式眼部護理等服務,耐心解答用藥疑問。"原來我這頭暈可能是血壓沒控制好,以后得按時吃藥了。"一位老人握著志愿者的手感慨。從健康知識普及到身體狀況排查,“講”“診”結合讓老人們既學到實用常識,又得到貼心診療,切實感受到健康守護的溫暖。
老人繪扇遞溫情 互助共繪"同心圓"
社區低齡老人志愿者發揮繪畫特長,與高齡老人共同創作扇面:選圖案、調色彩、題祝福;一筆一畫間,扇面漸顯生機。活動現場歡聲笑語不斷,老人們互相贈送手繪扇,指尖的溫度與默契的笑容交織,讓"互助"化作可觸可感的溫暖。
本次實踐活動在玉溪市民政局、紅塔區民政局、紅塔區樂益社會工作服務中心、指導教師竇超指導和幫助下順利推進,"石榴籽銀齡使者團"的大營社區之行,不僅是一次聚焦老年群體的暖心實踐,更是新時代大學生踐行"知行合一"的生動注腳。青年學子們走出校園、扎根鄉土,在與老年人的深度互動中,完成了從"理論學習者"到"社會服務者"的角色蛻變——法學專業學生將課堂所學的"法律實務"轉化為方言普法的"百姓語言",老年學、社會工作專業學生用"需求調研"的專業方法為精準服務提供支撐。這種"專業+實踐"的融合,讓知識走出課本,讓能力得到錘煉,更讓"服務社會"的信念扎根心田。青年學子以"銀齡服務"為切口,用專業所長服務老年人,用青春熱情溫暖鄉村角落,既是對"尊老愛老"傳統美德的當代傳承,更是以實際行動助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的青春實踐。(法學院"石榴籽銀齡使者團"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