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0日上午,中國石油大學(華東)南杉公益助學團隊豫見石光支教隊的15名成員,于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馮橋鎮孫路口小學舉行了開營儀式,此舉標志著為期兩周的暑期支教夏令營活動正式開啟。至7月25日,以適應教學風格和建立教學體系的第一階段順利完成。天氣酷熱,驕陽似火,全體師生共同見證這一助力鄉村教育發展的重要階段。
開營儀式莊重舉行,凝聚教育共識
7月20日上午8點,開營儀式正式啟動。儀式的第一項為升旗儀式,全體人員整齊肅立,專注凝視著五星紅旗在《義勇軍進行曲》的激昂旋律中徐徐升起。這一莊嚴時刻,讓愛國情懷在每個人心中蓬勃升騰,為本次活動奠定了嚴肅莊重且神圣的氛圍基調。
升旗儀式結束后,孫路口小學校長徐志林發表致辭。他對豫見石光支教隊的到來表示了誠摯的歡迎,并著重指出,此次支教活動是對鄉村教育的有力支持,能夠為學生們拓展全新的知識視野,提供豐富的成長體驗。他勉勵全體學生珍惜學習機會,不斷提升自身本領。隨后,支教隊隊長簡蘭權進行發言,詳細闡述了支教隊的課程規劃以及對未來的展望。他表示,支教隊的15名隊員依據各年級學生的特點,精心策劃了素質培養的多元課程體系,充分彰顯了支教團隊的責任意識與擔當精神,贏得了在場學生的熱烈掌聲。

舉行開營儀式 鄭博涵攝
破冰互動拉近距離,營造和諧氛圍
開營儀式圓滿落幕后,各班主任有序組織學生列隊返回各自教室。在教室里,支教隊員們早已準備了豐富多彩的破冰活動方案。“你畫我猜”游戲通過趣味性的繪畫互動,讓學生在歡聲笑語中展現個性;“逛三園”等經典互動游戲則巧妙地引導學生們進行團隊協作。
這些精心設計的活動讓初次見面的師生們迅速拉近距離,原本陌生的面孔漸漸綻放笑容,初識時的拘謹與生澀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逐漸消融。這種有效的破冰方式不僅增進了師生間的了解,更為后續的教學工作奠定了良好基礎,有助于未來課程規劃的順利實施和課堂教學的默契配合。

隊員在帶領學生做游戲 鄭博涵攝
多元課程扎實推進,助力全面發展
在第一階段教學中,支教隊員依據不同年級學生的特性,推出了兼具知識性與趣味性的教學內容,既鞏固課本知識,又拓展課外視野。
基礎學科課程注重實用性與創新性。文學課以“故事之旅”為主題,借助經典寓言、民間傳說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引導其從故事中提煉道理;數學課把抽象概念轉化為生活實例,運用“超市購物”“時間計算”等場景化教學方式助力學生理解知識點;英語課通過英文歌曲、簡易對話等形式,降低學習難度,使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培養語感。
特色課程成為課堂的亮點。美術課上,教師引領學生創作毛線畫與石頭畫,利用身邊常見材料開展藝術創作,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與動手能力;音樂課以電子琴教學為核心,從基礎音符學起,讓學生在旋律中感受音樂的魅力;地理課借助地圖與視頻,帶領學生“游歷”中國各地,了解不同地域的風土人情;歷史課通過時間軸、歷史故事,幫助學生梳理歷史脈絡,增強其文化認同感;道法課以“心靈回應”為主題,通過小組討論、情景模擬等形式,引導學生學會溝通與共情;趣味百科課上的“大象牙膏”等科學小實驗,讓學生直觀地感受科學原理,激發其探索欲望。

美術課上同學在制作毛線畫 鄭博涵攝

音樂課上學生在學習電子琴
師生情誼初見雛形,共筑成長橋梁
在課程開展期間,支教隊員自始至終秉持耐心、細心的態度,對待每一位學生。課后,諸多學生主動向老師請教問題或者分享生活中的趣事。支教老師認真聆聽學生的想法,運用鼓勵性的言辭回應他們的疑惑,師生之間的信任在這一來一往的交流過程中逐步建立。
此次豫見石光支教隊開展的支教活動,不僅是對鄉村教育資源的有力支持,更是青年學子履行社會責任的具體體現。隨著課程的逐步深入,支教隊員將不斷優化教學工作,密切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促使知識的種子在孫路口小學的校園中扎根生長,為孩子們的暑期生活增添絢麗的光彩。

實踐隊與校長合影 鄭博涵攝
作者:李佳穎 羅昊煒 鄭博涵
圖片:鄭博涵 王博 張皓瑜 簡蘭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