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及習近平總書記關于語言文字和教育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服務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助力教育強國、文化強國建設,塔里木大學生命科學與技術學院“同語同音筑夢,同心同向鑄魂”桃源志愿服務團于7月4日至13日,攜手阿拉爾市桃源社區,成功開展了為期10天的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推廣活動。此次活動緊密結合黨中央戰略部署與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語言文字工作的意見》要求,致力于服務國家2025年普通話普及率達85%的目標任務。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本次活動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鮮明主線,創新性地將推廣普通話與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深化思想教育有機融合,打造了一套高效、有趣、富含底蘊的推廣模式;顒用嫦蛱以瓷鐓^居民,特別是民族同胞,旨在通過語言推廣加深文化認同,引導各族群眾不斷增強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牢固樹立“四個與共”的共同體理念。
文志斌細心從基本筆畫、部首結構教起,指導少數民族同胞一筆一劃地練習漢字書寫。“漢字的每一筆都有其位置和規范。”服務團一位年輕的志愿者解釋,團隊針對零基礎的學員,從最基礎的筆畫“點、橫、豎、撇、捺”教起。“原來漢字的每個筆畫都有講究,寫好看不容易,但學會了自己能寫名字、看告示,感覺真好!”社區居民拿著自己練習的作品高興地說。
在指導過程中他感慨:“看到大家從握筆的陌生到能寫出自己的名字,再到能簡單記錄聽到的紅色故事,那份熱情和進步讓我特別感動。文字是文化的載體,手寫漢字不僅是為了實用技能,更是讓他們親身觸摸中華文化的脈搏。分享紅色故事時,他們專注的眼神,甚至模仿著去講述,這種連接感比單純教學更有力量。”

本次活動是高校青年響應國家號召,深入基層服務民族地區語言文化建設的生動實踐,為探索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有效路徑貢獻了生科力量與青年智慧。桃源社區相關負責同志表示,此類活動有效促進了社區多元文化的交流互鑒,增強了居民的歸屬感與自豪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