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廣東財經大學“蒲策”傳音實踐團省外一隊深入河北省滄州市青縣,開展“國家資助和助學貸款政策下鄉行”主題實踐活動。為提升國家助學政策的知曉率和覆蓋面,實踐團以“沿街宣講+現場答疑”的方式走進社區、街道與市場,將政策知識帶到群眾身邊,打通資助宣傳“最后一公里”。
“您好,這是我們整理的河北省學生資助政策簡介,掃碼還能了解更多詳細內容。”在青縣街頭,兩位志愿者一邊發放資料,一邊向路人耐心講解國家助學貸款政策的申請條件與辦理流程。這支青年志愿者隊伍,正是來自廣東財經大學的“蒲策”傳音實踐團省外一隊。
圖為實踐團成員展示《河北省學生資助政策簡介》宣傳資料 楊柳然供圖
為更好服務不同年齡段群體,團隊采用“流動式宣講+定點講解”雙重模式,深入社區廣場、農貿市場、公交站點等人流密集區域開展政策普及。志愿者們結合展板與宣傳冊,耐心解答群眾對于助學貸款覆蓋范圍、綠色通道機制、生源地信用貸款申請等方面的疑問。
圖為實踐團成員展示團隊旗幟合影 楊柳然供圖
“我女兒剛收到大學錄取通知書,正愁學費的問題呢,真沒想到能在街上了解到這些政策,太有用了!”一位群眾在與志愿者交談后由衷地感慨。面對群眾提出的實際問題,隊員們不僅以政策原文進行解釋,還結合高校案例予以說明。例如,廣東財經大學所推行的“獎、助、貸、勤、補、減、免”七位一體資助體系、“綠色通道”入學制度等,有效幫助群眾理解國家對困難學生的支持力度。
圖為實踐團成員在公園長椅上向群眾講解政策。楊柳然供圖
“我們希望借助‘政策+青年+社區’的模式,把國家資助政策真正講清、講明、講到心坎里。”實踐團成員表示,只有讓群眾“聽得懂、記得住、用得上”,才能真正發揮資助政策的育人功能。
此次宣講不僅是一次政策傳播行動,更是一次青年擔當的生動體現。隊員中不乏曾受國家資助幫助完成學業的大學生,他們表示:“是國家的資助撐起了我們的求學之路,如今希望將這份溫暖傳遞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接下來,廣東財經大學“蒲策”傳音實踐團將繼續推進助學政策宣講工作,探索線上直播、入戶走訪等多元路徑,打造資助宣傳新模式,讓“知政策、懂政策、用政策”在更多家庭中落地生根。